焦点简讯:广州电动自行车充电消费调查:停放难充电难、安全隐患大、收费标准不统一
3月7日,广州市消委会发布了《广州市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服务消费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目前,电动自行车充电隐患大,超七成车主见过室内充电和飞线充电。据悉,全市集中充电场所缺口多达3万处,专家认为,加快电动自行车集中充换电设施建设很有必要,也很紧迫。
现状
电动自行车使用频率高
(资料图)
超五成车主一天使用多次
据悉,此次调查于去年年底开展,其中线上调查共完成成功样本2144个,线下消费体察完成成功样本30个,此外还包括企业代表、政府部门及行业专家3个访谈样本。报告指出,截至2022年10月3日,广州市已经登记上牌的电动自行车为226万辆,广州市电动自行车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全市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或超400万辆。
数据显示,电动自行车使用频率高,超五成车主一天使用多次。本次消费者线上问卷调查的电动自行车车主覆盖各年龄段,在电动自行车的使用频率上,54.5%的受访者“一天使用几次”,42.3%“一周使用几次”,2.7%“一个月使用几次”,仅有0.5%的受访者“很少使用”。
电动自行车使用频率
电动自行车月均充电10.06次
就充电频率来看,电动自行车车主一个月给电动自行车充电的平均值为10.06次。电动自行车购买使用的时间越长,月均充电的次数越多。电动自行车使用超五年的月均充电次数为11.30次,比使用不足一年的电动自行车的月均充电次数高了2.35次。
平均每小时花费0.37元
报告显示,居住周边有充电设施的受访车主对充电收费标准的满意度较低,超两成认为居住周边的充电设施价格不合理,超四成期待明确并合理设置充电收费标准。根据消费者线上问卷调查的结果,单次付费中,每小时充电平均需要花费0.37元;包月付费中,每月平均需花费33.51元。而据实际体察中发现,广州市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的收费标准不一,包括一元充电180分钟、2元4小时、0.6元/小时……换电柜、充电柜的收费相对于充电桩更高。部分充电设施不退还未使用金额,部分默认勾选单次保障险。
部分车主提出充电设施在收费和操作上也还有一定改进空间。对居住周边没有充电设备的车主,如加设充电设备,97.3%有意愿付费使用,其中,85.6%愿意接受一次性付费,最高单次价格的平均值为2.38元;12.4%愿意接受包月付费,平均每月最高费用为24.33元。此外,少数车主表示收费应按实际充电度数收费,收费要有统一标准。
问题
充电不方便
近六成车主会在“家里”充电
此外,室内充电占比大,超五成车主认为充电不方便。就充电场所来看,58.4%的电动自行车车主会在“家里”充电,尤其是城中村住宅和老旧小区,比例分别为64.7%和61.9%。其次是利用“充电桩”进行充电,比例为49.8%,新小区的电动自行车车主使用“充电桩”进行充电的比例最高,六成左右的车主有用过“充电桩”,远高于老旧小区(40.1%)和城中村住宅(36.1%)。
此外,“充电柜”和“换电柜”等公共充电设施,新小区的车主使用比例也高于老旧小区和城中村住宅车主。新小区在公共充电设施的配备上较老旧小区与城中村住宅可能更为完善,为受访车主提供更为多样、安全的充电选择。
超七成车主见过室内充电和飞线充电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火灾爆炸事故触目惊心,与违规充电有很大关联。调查显示,“室内充电”是受访车主见过频率最高的不安全充电行为,选中比例为76.8%;此外,72.2%的受访车主见到过“飞线充电”,即利用长线接线板,远距离给电动自行车充电;69.1%见过“楼道内充电”,61.6%见过“长时间给电动自行车充电”,还有超五成的车主见过“给电池超过使用年限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和“给随意改装的电动自行车充电”。
部分车主表示见过的不安全充电行为还有用不合格的快充充电器给电动自行车充电、在人行道的商铺门口充电等。
“充电设施太少”是首要问题
居住周边有充电设备的车主反映,目前的充电设备“数量太少、使用紧张”(比例为65.9%);居住周边没有充电设施的车主则认为加设公共充电设施的需求“非常大”(比例为65.1%)。“充电设施太少”是受访车主认为目前充电设施存在的首要问题,尤其是在城中村、老旧小区,数量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而充电设施不充足、充电场所被非充车辆占用、设备坏损未及时维修等原因又进一步导致车主“下楼无处充电”。此外,充电设施在分布和位置的合理性上也存在一定不足,32.7%的车主表示“充电桩分布不均匀”,30.9%认为“位置不合理”。
安全保障最令人担忧
部分场所安全隐患大
在线上问卷调查中,受访车主对居住周边充电设施的安全保障评分最低(分值为6.17分,满分为10分)。而据广州市消委会实地体察发现,部分充电场所紧挨居民楼,由铁皮棚临时搭建,停放密集、混乱,未见配备灭火器等消防设备,无安全警示标志,仅有人员不定时巡逻,安全隐患大;还有部分充电场所占用人行通道、未与居民楼采取完全独立的防火分隔等。
越秀区-福今路6号大院-充电设施被自行车占据
此外,充电秩序混乱,日常维护管理不到位。消费者线上问卷调查中,四成居住周边有充电设施的车主表示,充电场所内经常混停自行车和“僵尸车”,受访车主担心电动自行车在公共场所被偷、被破坏,设备的维护也不够及时。体察中发现,部分充电场所停放混乱,非充车辆占用充电车位,部分充电设备老化、坏损,充电场所环境脏乱。充电设施长期不通电、充电场所内被大量闲置车辆占据、充电设备维修不到位等现象时有发生,降低了车主使用充电设施的意愿和满意度。
荔湾区-芳村西塱-停放密集、混乱,未见配备灭火器等消防设备
声音
车主:最期待合理规划
设置足够数量的充电设备
电动车很方便,充电也着实烦恼。在车主心中,哪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哪些可以稍微缓缓?调查显示,受访车主最希望可以“合理规划,设置足够数量的充电设备”,中选率为66.2%;其次,60.7%的车主希望可以“定期维护修理充电设施和安全装置”;五成左右的车主呼吁“定期清理‘僵尸车’和非充电车辆”、“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居民安全意识”、“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指引提示”,以及“及时维修确保设备可用”;四成左右的车主期待“配备监控设备或人员管理”、“明确并合理设置充电收费标准”;还有34.6%的车主提出要“推进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工作”。报告指出,充电设施的规划建设对化解充电安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在建设落地之后仍需不断优化完善,为电动自行车车主提供更优质的充电服务。
建议
集中充电场所缺口多达3万处
建议加快集中充换电设施建设
广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的数据显示,当前广州市已建成的集中充电场所不足1万处,按照充电行业1个充电场所设置20个插座,1个充电插座服务5辆电动自行车的标准计算,全市集中充电场所缺口多达3万处。
对此,专家认为:“加快电动自行车集中充换电设施建设很有必要,也很紧迫。”专家表示,由于电动自行车涉及的生产、销售、通行、充电、回收等环节尚未形成有效监管合力,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火灾等事故持续攀升。目前广州市电动自行车品牌众多,电池互不兼容,部分经营者不落实产品质量主体责任,为谋利销售“三无产品”、劣质蓄电池、充电器;而部分车主对电动自行车的火灾危险性认识不足,容易忽视电动自行车的消防安全,不规范的用车和充电行为增加了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风险。
专家建议,推进消防安全治理工作,强化充电安全教育;推进充电设施基础建设,确保供需精准匹配;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充电安全有保障;重视维护管理,探索建设智慧管理系统;完善统一的收费标准,降低中间成本。
海珠区-海运社区-充电车棚占用人行通道
比如在建设方面,重点推进居住人口较多、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较大的既有住宅停放、充电设施建设,更好满足群众现实需求。过程中,不仅可以采用单一安装充电柱的模式,也可以结合实际,采取如“充电桩+充电柜”、“充电桩+换电柜”等多种充电设施组合安装模式。
在管理方面,探索建设智慧管理系统,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优势。如建设运行监测模块,实时监管相关设备的完好有效;建设视频监控模块,实时查看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停放)点异常情况;改建智能车棚,限制刷卡进出,车主远程查看充电状态和画面,让停电充电不再操心;设置满电自动断电、防止过充,让充电安全更有保障等。
在收费标准方面,可以参考北京市的做法,实行价费分离,即向用户收取电费及充电服务费两项费用,其中,电费执行政府规定的电价政策;充电服务费实行市场调节价,由充电设施运营单位自主定价,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运营商乱收费的现象。
记者 王彤 通讯员 穗消宣
编辑:韩冬
校对:任倩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