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有所为”“勤有所获”,银龄族再入职场
上午10点,70岁的王兴臣开始了病房查诊。每天工作8个小时,一周工作6天,这样的劳动强度他不但不觉得累,还感觉日子很充实。作为一名退休主任医师,其实像他这样有工作欲望、有能力继续工作的“银发求职者”并不少。
据BOSS直聘数据显示,2022年,在该平台上活跃的55岁以上求职者数量同比上涨27%,明确“欢迎退休人员”岗位也同比上涨33%。
银发族再就业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资料图】
再上班只为“老有所为”
思维清晰、精神矍铄,这是王兴臣给人的第一印象。退休前,他曾任北京空军466医院介入科特聘专家,退休后来到贵州华夏骨科医院工作,针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开展了不少保髋微创手术。
“来到贵州工作已经5年了,这里对于我来说是事业的第二春,我又有了可以发挥的平台。”王兴臣具有40多年从医经验,做过上万例保髋手术。翻开他的记事本,密密麻麻的全是他从业生涯的记录。
2017年从原岗位退休以后,他从北京来到贵州。谈及为何选择再就业,他直言,“退休后还工作不是为了挣钱,我有退休金,儿子也在北京发展,就是想把自己的专业优势发挥出来。”
王兴臣说,据他所知,他们退休后的这一批人很多都选择再次就业,为社会发光发热。“可能是因为职业特点,周围像我这个年龄甚至比我年纪大的人退休后都不愿意闲着,我们再次回到医生岗位其实也是无形中起到‘传帮带’作用,很多年轻的医生,他们需要有人帮着带着,在实践中去成长,我们正好有经验。”
在工作中实现“勤有所获”
对于一些低龄老人来说,外出工作不仅可以获得额外的收入,还可以保持他们的社交联系和活跃度。此外,工作也可以让她们感觉自己依然有价值和重要性。
全职带娃十年以后,50岁的周敏又再次踏入职场。
“我觉得我的年纪并不大,而且我已经跟社会脱离太久了。我想工作的想法不止一天在脑海里打转。”周敏告诉记者,但当她真正踏出去后,她发现社会已经变化太多。
起初她的求职意愿是想去做服务员,住家保姆的。年龄大,没有技能,让她屡屡碰壁。一次偶然机会,她参加了家政服务培训,成了一名保洁员。
“起初刚上班的时候,十分害羞别人问起自己的工作,觉得不上台面。现在不怕了,觉得自己用心干活一点也不丢丑。”周敏笑着说,真正工作后,她就从中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和快乐。“自己不仅人际交往多了,而且工作还能赚取生活费,比起以前满足多了。”周敏说。
银发就业要“老有所保”
据统计,我国超5000万就业低龄老人中,超六成从事农林牧渔行业。此外,随着退休之后重新走上就业之路的老年人不断增加,银龄族再就业如何少走弯路?
“老年人再就业,还是要关注多方面的问题。”黔鹰律师事务所王文捷告诉记者,当大量银发就业者选择进入就业市场,其与用工单位能否建立劳动合同关系并享有工伤保险等劳动保障是合作的关键。
王文捷提出,接受劳务方应当依法与“银发就业者”签订劳务合同,在合同中列明法律适用、劳务报酬、工作内容、工作时间、解约条件、商业秘密保护等权利和义务。
同时,王文捷建议接受劳务方以商业团体保险为“银发就业者”投保,接受劳务方既能规避风险,也能保障“银发就业者”的合法权益;提供劳务方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而致人损害的,与接受劳务方承担连带责任,接受劳务方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以向提供劳务方追偿。
在王文捷看来,如果能从法律上签订劳务合同,将“银发打工人”纳入《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畴,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才能真正有利于保障其劳动权益。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梓颜
编辑 王小婷